“十四五”河南要花9400億元建設綜合交通體系 打造“國際范”樞紐經濟先行區
2月21日,焦作市東海大道建設項目跨菏寶高速橋梁架設現場,施工隊正在吊裝混凝土箱梁。東海大道全線長度20.08公里,計劃今年7月底全線貫通。(劉金元 攝)
構建樞紐新優勢、變流量為“留量”。2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
這是國內首個以樞紐經濟為牽引推動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省級規劃,將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和城鎮空間布局作為一個整體,系統謀劃、統一布局、統籌實施。對我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來說,《規劃》既是規劃圖又是施工圖。
打造“米+井+人”綜合運輸通道
“交通區位優勢是河南省發展的重要優勢。”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宋華東說,“十三五”時期,河南基本形成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普速鐵路、普通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綜合立體交通網。
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綜合交通網總里程達到27.9萬公里。以鄭州為中心,實現了公路5小時內覆蓋我國4.1億人口和30%的經濟總量,鐵路3小時內覆蓋我國7.6億人口和56%的經濟總量,航空2小時內覆蓋我國12.3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綜合立體交通網是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拓展樞紐經濟發展空間的基礎支撐。打造“米+井+人”綜合運輸通道是今后一個時期河南交通的重要任務之一。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河南綜合交通建設計劃投資9400億元,比“十三五”增加3600億元,創歷史新高。我省將實施高速鐵路“拓展成網”、民航機場“強樞增支”、高速公路“13445工程”、內河水運“通江達海”等重大工程,規劃實施重大綜合交通項目294個。到2025年,鐵路里程力爭達到7600公里,民航機場形成“一樞多支”格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內河航道里程達到2000公里,建設普通干線公路3000公里、農村公路4萬公里,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雙高速、鄉鄉通二級路、建制村通路面寬4.5米以上公路、民航服務市市全覆蓋、綜合樞紐市市全覆蓋、建制村快遞物流服務全覆蓋”。
培育10個以上千億級樞紐偏好產業集群
如何加快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
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徐躍峰說,《規劃》明確要著力鞏固提升樞紐能級、暢通樞紐輻射通道、強化樞紐開放平臺、培育壯大樞紐偏好型產業。其中,以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引領,強化國際鐵路、航空貨運、郵政快遞“三樞紐”優勢;以區域性樞紐為補充,構建多層次樞紐體系,夯實樞紐經濟發展基礎。要通過基礎設施高效互聯和運輸服務順暢銜接,加速資源要素流通,服務產業合作集聚,省內串聯樞紐經濟“一核四區”,國內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和成渝等城市群,培育建設四條通道經濟帶。
“十四五”期間,河南將構建由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洛陽、南陽、商丘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安陽、信陽、周口、漯河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組成的“1+3+4+N”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強航空、鐵路、內河水運主導型綜合交通樞紐場站和物流樞紐建設;提升樞紐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推動交通運輸與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深度融合,發展航空、陸港、港口、高鐵偏好型產業集群,重點培育1個萬億級交通裝備產業集群和10個以上千億級樞紐偏好產業集群,擴大樞紐綜合競爭優勢和規模經濟效應。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交通物流、信息通信樞紐。”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翟貴平說,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樞紐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地理區位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在產業布局上,要重點配套發展高端物流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港口裝備和汽車產業等,打造良好物流生態,促進經濟發展內循環。充分利用信息樞紐所帶來的資本和人才匯集等優勢,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記者 宋敏)
“十四五”期間
●河南綜合交通建設計劃投資9400億元
●規劃實施重大綜合交通項目294個
到2025年
●鐵路里程力爭達到7600公里
●民航機場形成一樞多支格局
●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
●內河航道里程達到2000公里
●建設普通干線公路3000公里
●建設農村公路4萬公里
鄭州同林潤滑實業研發生產高品質環保金屬切削液,全合成切削液,半合成切削液,微乳切削液,水溶性切削液,防銹乳化油,油基長壽乳化切削液,公司年產金屬加工液8000噸,同林潤滑擁有多項專利,優質原材料,嚴格執行ISO9001認證的生產管理體,SGS權威檢測,國內知名切削液生產廠家和服務商.
鄭州切削液廠家 http://www.ttmrl.cn